• 首页
  •   >   教学工作
  •   >   教学动态
  •   >   正文
  • 教学工作

    随“疫”而来的课堂不随意

    发布日期:2020-04-22    通讯员: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林 莉  浏览次数:

    2020春季学期因一场席卷全国的疫情而变得不寻常,“停课不停学”成为各大高校的教学常态。我校自确定开展线上教学之日起,至今实施已近两月。在这段时间里,无论师生喜欢或接受与否,线上教学已被推到教学的前台,教师由“三尺讲台”移驾到网络平台,成为“网络主播”,有些教师可能会有一种强烈的“失控感”,以及对新的在线教学方式的“焦虑感”。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教学变革,作为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一名普通青年教师,在此与大家分享几点教学心得。

    其实,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它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科室在课程及班级安排上采用了“一师跟一班”的分配模式,即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对应课程的全部理论课,做到全程负责、灵活施教。所谓“全程”,是指负责教师必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包括课前在线教学平台的测试、课中的教学实施和课后的教学反馈;所谓“灵活”,是指教师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可结合班级学生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就我而言,这次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18级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局部解剖学》课程。这门课程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仿佛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因为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二门解剖学课程,是前期所学课程《系统解剖学》的升级版。《局部解剖学》对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联系医学影像专业其他课程的重要纽带。课程难度大,加之教学模式的改变,师生要跨越空间的障碍而达到同时空的教学效果成为我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一切皆从磨砺出——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

    传统课堂,师生可在同一时空面对面完成一次教学活动,为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接纳和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我放弃了录播的教学形式,首选现场直播教学,但各直播平台的特点有所不同,加之学生在现阶段需接受多学科的在线学习,对繁杂直播平台的使用和切换,学生略显反感,为尽量减少学生在疫情期间学习的负面情绪,在和学生多次沟通和试用后,我选择了学生操作便捷、硬件要求低、教学功能齐全、平台运行流畅的“腾讯课堂”。

    上课方式和平台的确定只是线上教学的开始,教师的课前准备成为后续课程实施的重中之重,课件是否需要修改?课程进度是否需要调整?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我在课前需要考虑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开展线上授课时,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教室内的大屏幕,教师们以往手中握的激光笔也将不复存在。解剖学课程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各知识点的展示主要以图片为主,而每张图片上的结构颇多,要保证学生能在窄小的手机屏幕上看清每一个细小结构,课件的制作必须精良。于是我决定,重新制作局解课件,给课件里每一处要讲解的结构图添加动画功能,要么是图形圈出,要么是重点闪烁;此外还需要精简文字,版面适当留白,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增加小视频,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学习人体结构。局解课程相对于系解课程而言,课时数相对要少,约需9周就可完成全部教学内容,为减缓学生现阶段在线学习的压力,也为了保证学生对该课程内化吸收的效果,我调整课程进度为每周1-2次课,上课尽量安排在学生时间相对充裕的点,努力做到不扎堆、不赶工。

    课前,除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要让课堂教学效果有保障,学生们精准的课前热身也很有必要。所谓课前热身是指学生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或者电子课本及课件做课前预习工作,那何为“精准”?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上教育资源的精选,在中国大学慕课(MOOC)、学堂在线等开放性教学平台上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数约有十余个之多,这些课程均出自于不同学校,在针对不同专业学习时,其知识点的讲解会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丢给学生任务,让他们利用教学资源预习课程内容,显然不负责也不高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不能对这些资源“拿来”就用,而要取其精华。因此,在他们利用公共教学资源预习时,我都会罗列“观看清单”,把重要预习点落实到视频的每一个细小片段。二是知识点的精确定位,《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照人体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按照部位由浅入深研究各部的形态、位置、层次、体表投影及毗邻关系的一门课程。也就是说,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会出现很多系统解剖学课程中的知识点,为真正地做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知识框架的立体搭建,学生必须进行回返式学习。所以,在每次布置局解预习内容时,我会同时列出“系解要点”,以利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此时无声似有生——有效的课程实施是核心

    在线课堂,让习惯了面对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做出改变, 因为传统的教室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是你问我答,还有情感上的交流。所以线上教学要想方设法解决身边没有学生——“无生”的问题,努力增强课堂体验感。

    我选用的“腾讯课堂”平台在教学功能设置上基本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功能,当学生点击课堂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后,我将在教师端开启签到功能,该功能除了能及时反映学生到班情况,还可以检测学生设备运行是否流畅,同时能提醒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这一功能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教室课堂“点名”的场景。

    在确定每位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后,课堂正式开讲,首先通过分享课件功能实现师生同时空的环境,在课程进行的全过程,学生端默认开启闭麦模式,以保证听课效果。其实,这种闭麦状态只隔离“声音”,而不隔离“学生”。为了增加师生同步互动,我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会根据某些知识点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将利用文字输入功能在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评论,这类文字内容对于我和学生们均可同时呈现,这样非常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一次颈部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语音发起提问,“颈动脉鞘内走行的结构有4个,为什么图片上只看到了3个?”问题发出后,很多学生都在讨论区做了回复,答案多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我做出了回应,学生们之间也形成了互动,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赞成某同学观点的,也有提出不同观点的,此轮讨论最终以一位同学最先找到问题的关键,给出正确答案圆满结束,随后全班其他同学还纷纷为他送上“点赞”字符。从学生们课后反馈中了解,他们对该形式的互动答题很感兴趣,有学生认为这种不见面的答题模式更能放开自我,不用担心答错题而感到难为情,更不用怕答错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这种形式的互动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在课堂上发言相对不活跃的学生很难参与其中,为扩大学生们课堂互动的覆盖面,同时也为了及时了解所有学生对片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需要采用新的答题模式。首先,将设计好的选择题于课前添加至课件内的页面;其次,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启用答题卡功能,将题目发送至学生端;最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案完成答题。此时系统会显示参与答题的总人数和每个选项学生所占比例。因这种类型题目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了解学生课堂在线情况的一种呈现,所以在题目难度上,宜简不易难;题目的内容上,易近不易远;题目的分布上,宜散不易密。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题的命中率不高,则说明他们对前面的知识点理解还不够透彻,此时就需要再次对其进行剖析,把疑难知识点讲通讲透。

    通过多次课堂实践及课后反馈,以上教学设计可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将学习的出发点变被动为主动。

    三、润物细无声——特别的课后反馈是标尺

    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局部解剖学》课程线上教学效果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检验教与学的关键。

    对以往开展《局部解剖学》课程的学生,课后反馈主要采用对所学结构进行画图的方式进行,而这样的一种复习方式需搭建在实体操作的基础上。现阶段因疫情影响,很多学科的实验课均无法实施,《局部解剖学》课程也不可避免。

    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我首次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局部解剖学》的学习环节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思维工具,可将思维过程以图文并重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们可用最短的时间记忆更多的内容,并且能将分散的知识点紧密的联系起来。

    我一般在完成一周的在线课程学习后,发布一次思维导图绘制作业。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对每个章节知识点的复习要有全局概念才能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认知程度,对于学生所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作出具体的指导和相应的教学调整。对于他们每次作品的提交,除了要多点鼓励,少点否定,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为他们后续相关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

    还有一点值得提及的是,在这次疫情中,医务人员“不畏生死、不计回报”的崇高精神为医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医德医风课,将他们的英勇事迹留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一名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除此之外,将疫情相关的热点新闻整合到课后学习中,如推荐学生观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专家刘良教授对“新冠”肺炎尸检报告的最新解读。以此提升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过程中,从最初的一次次分析摸索到如今的一点点调整完善,我认为教无定法,关键还是要得法。这次疫情是危机,也是机遇,线上教学无疑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提升;教师在这场教育改革中增长了教学技能,为今后我校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做好了一定准备。

    总而言之,线上课堂的实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课前精心准备,课堂全心投入、课后耐心解答才能让随“疫”而来的课堂不随意。

    1B94A


    上一条:“疫情面前,事无巨细” 下一条:抗击新冠 湖科人在努力

    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  地址:咸宁大道88号,医药楼1栋、2栋 电话:0715-815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