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梅燕,审稿:蒋汝刚、蔡飞)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质量,搭建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在期中考试结束后,精心组织并举办了一场“评教评学师生阳光见面会”。活动现场,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与各年级学生代表齐聚一堂,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围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效果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讨论,现场氛围融洽而和谐。
会上,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体验踊跃发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提出:“解剖学知识体系庞大,希望老师在授课中进一步突出重点,结合临床案例强化记忆。”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建议:“能否增加虚拟解剖软件的实操机会,辅助理解立体结构?”还有学生提到实验课标本紧张、课后复习资料整合等问题。教研室主任吴红年认真记录,并逐一回复:“同学们的反馈非常宝贵,教研室将针对建议优化课程设计,例如突出‘重难点授课’、开放数字解剖实验室等,全力保障学习效果。”

随后,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师们也从专业视角出发,对学生们提出了殷切期望与实用建议。宋铁山教授强调:“解剖学是医学基石,希望同学们养成‘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总结’的学习闭环”;张涛副教授结合执业医师考试要求,提醒学生关注解剖学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学习时要多问‘为什么’,主动将解剖学知识与生理学、病理学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起系统的思维模式。此外,大家要充分利用虚拟数字化模型,结合专业图谱,通过绘制图形和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逐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
会议最后,教研室主任吴红年总结道:“师生是教学共同体,今天的坦诚交流让我们更清晰‘教’的方向和‘学’的需求。”后续教研室将梳理意见形成改进方案,并通过教学评价、月考及模型实验考试等形式持续跟踪反馈。此次见面会以“阳光”为名,彰显了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开放包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提升课程质量注入了新动力。今后,教研室将继续创新师生互动形式,推动解剖学教学向“精准化、个性化、临床化”迈进,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