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教学工作
  •   >   教学动态
  •   >   正文
  • 教学工作

    生理学教研室开展兔类实验预实验

    发布日期:2025-10-10    通讯员:  浏览次数:

    (通讯员:丁洁琼;审核:王柏军、蒋汝刚)2025年9月22日,基础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内,生物信号采集仪、兔类手术器械、麻醉剂等整齐排列。生理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实验员与两名研究生围聚在实验台前,正专注进行兔类实验预实验。这场持续三小时的"实战演练",为后期生理学实验课程中兔类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筑牢根基,确保学生操作实现"零误差"目标。

    本次预实验聚焦五大核心环节:兔麻醉固定、血管神经分离、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及膀胱插管操作。教研室主任谢敏强调:"学生实验中最易'卡壳'的环节集中于麻醉部位与剂量的精准把控、出血量的有效控制、血管神经的精细分离,插管的精准度把控以及仪器参数的动态匹配——这些细节必须提前'排雷'。"

    "预实验绝非'走过场',而是把学生可能踩的'坑'提前填平。"余良主教授边整理实验记录边补充道,"例如麻醉操作时,可采用同位点多次注射法;进行二氧化碳刺激呼吸实验时,必须强调CO₂导管不能直接插入气管上端,否则可能引发肺泡破裂。注射乳酸时更要严格控制剂量,过量会导致兔子酸中毒。操作中还需实时调节参数并规范结果标记。"

    暮色渐沉,实验器材归位后讨论仍在继续。青年教师刘武提出:"如何通过改良手术入路减少兔出血量?" 实验员补充:"可尝试采用'三点固定法'配合止血带控制出血。" 研究生则关注:"怎样优化仪器参数以适配不同兔种生理特性?"这些细节的反复打磨,正为后期课堂铺就更踏实的"实验之路"。

    "生理学是'用手触摸生命的科学'。"谢敏主任凝视着实验台上的兔耳说道,"周末的'备战'是为了让学生的后续操作更有底气——当他们握着兔耳连接电极时,看到的不仅是跳动的数字,更是生命机制鲜活跃动的真实图景。"这场预实验不仅是对教学流程的精益求精,更体现了教育者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与传承。

    上一条:机能学实验室召开卫生考核标准专题会 下一条: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参加“知谱空间”平台应用培训

    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  地址:咸宁大道88号,医药楼1栋、2栋 电话:0715-8151051